1958年8月底,叶飞将军心情忐忑地向北京发出了一封电报。
电报中大意是,福州军区在保密工作上出现了失误,导致炮击金门的军事机密提前泄露。
消息传到美军耳中,他们的军舰纷纷主动避开,金门岛上的美军顾问也采取了避险措施。整个炮击行动中,美军顾问阵亡人数仅两人,其余大部分都躲进了防护工事。
叶飞对这次失误深感自责,心如刀绞。
然而,没想到不久他就接到了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的电话。王尚荣在电话里安慰他说,消息泄露并非福州军区的失误,而是早有预谋的故意安排。
叶飞听后顿时感到迷惑不解。
军中大事向来极其重视保密,哪有尚未开战就提前泄露作战机密的道理?
展开剩余84%——
一、准备开战
1958年7月的一天,福建沿海正被台风阴云笼罩。
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,正带领部队奋力帮助当地百姓抢收农作物。突然,他接到通知,要他立即赶回福州军区作战室,接听一通来自总参的保密电话。
一听到“作战室”,叶飞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。如果是政府系统的电话,通常不会打到军区作战室,这肯定是与军事行动相关的重要指令。
彼时,叶飞已卸任福州军区司令员职务,中央派韩先楚接任司令,而他自己则担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军区政委,主要精力已转向社会经济建设。
没想到,这时竟然还有军事任务找上门来。
他匆匆赶回军区作战室,电话另一端是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。王尚荣通知他,中央决定对金门进行炮击,且由叶飞亲自指挥这次作战。
叶飞不敢相信,韩先楚已是新司令,按理政委不应越位指挥,但王尚荣强调这是中央北戴河会议的决定,并且军委一致同意由叶飞担此重任。叶飞只能欣然接受。
然而,开战并非一时冲动,炮兵需调进福建,空军和海军也得配合进入。可福建刚经历台风,连续19天暴雨冲毁了43座桥梁,公路和铁路多处塌方,重炮部队调动困难重重,根本难以迅速部署。
叶飞立即向中央申请将炮击时间推迟。
不久,王尚荣亲自回电,中央研究后同意推迟一个月。
这一个月里,主要做了三件事:
1. 炮兵进驻厦门阵地。
2. 空军调进福建。
3. 海军进入福建海域。
补充一些背景知识:我军早在1954年9月就对金门实施过炮击,蒋介石集团因此心惊胆战。金门距厦门极近,长期被炮火威胁,蒋军空军多次轰炸福建沿海,导致我炮兵无法大量驻扎。
因此这次行动,不仅调派了更多炮兵,空军和海军也被大幅加强,确保地面部队安全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正是通过这次炮战准备,我军才真正掌握了福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。
重炮和空军进驻沿海时,福建人民欢呼雀跃,终于有了自己的飞机,不必再担心蒋军飞机肆虐。
当地老百姓纷纷议论,纷纷猜测这次毛主席是下定决心要解放金门了。
有趣的是,炮兵调来一个坦克团,防备蒋军空袭。坦克团深夜从福州开往厦门,坦克隆隆的轰鸣声震动地面,民众纷纷熬夜夹道欢迎,甚至自发高喊:“打过金门,解放台湾!”
叶飞心中苦涩,金门之战是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痛楚,但他知道,这次是翻身的时刻。
八月初,地面炮兵全面进入阵地,海军130毫米岸炮部署在厦门对岸的角尾。
炮兵阵地从角尾至厦门、大嶝、小嶝一直延伸到泉州湾,呈半圆形,长达30余公里,大小金门及周边海域都在远程火炮射程内。
我军能将炮兵布置得如此密集,主要得益于空军大获全胜,不断击落蒋军飞机,甚至美军飞机也不敢靠近大小金门,制空权牢牢掌握在我手中。
就在战备就绪、即将开战之际,叶飞再次接到王尚荣电话:毛主席命令你立即前往北戴河。
——
二、消息走漏
1958年8月21日,叶飞在北戴河面见毛泽东,详细汇报前线准备情况。
叶飞信心满满,决心要漂亮完成这次炮击任务。他详细讲述了炮兵布阵、打击方案、预计封锁大小金门的时间,以及应对美军海空援助的预案。
毛泽东、彭德怀、林彪、王尚荣等高层领导参加了汇报会。
叶飞回忆说,这次会议非常务实,作战地图不是挂在墙上摆设,而是铺在桌子上,几位领导弯腰看图,亲自参与,和解放战争时期气氛类似。
大家都知道,汇报作战方案,如果不对图看,那完全是走过场,因为地名和图形若对不上,听者根本无法准确理解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军作战时,往往只是挂张大地图,讲解者戴着白手套挥着小棍指点,但实际上并不清楚状况。
毛泽东听完汇报后,沉思片刻,忽然问道:“你用这么多炮,会不会误伤美国人?”
当时,美军与蒋介石集团签订“共同防卫条约”,派大量顾问和军队驻扎蛙岛,金门也有不少美军顾问。
叶飞回答:“能打到的。”
毛泽东又问:“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国人?”
叶飞愣住了:“主席,我们的炮弹没法长眼睛,无法避免。”
毛泽东不再说话,宣布休会,大家休息。
然而,会议后发生了意外。
林彪理解毛主席希望避免美军直接参战的意图,写条子让王尚荣通过王炳南向毛主席建议,是否可以有限向美国透露一些消息。
王炳南是我国外交战线上的传奇人物,时任中国驻波兰大使。他在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下,负责与美国通过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的“特殊渠道”进行秘密外交接触。
此渠道处理的事务从战略关系到实际问题无所不包,如促成钱学森一家回国,以及蛙岛问题的艰难谈判。
林彪的建议是,让王炳南有限度地向美国传递风声,起到试探和警告作用,限制冲突规模。
这也符合毛主席“不打无准备之仗”,避免与美军直接爆发大战的战略考量。
叶飞起初未能理解这一策略。
毛主席将林彪的条子转交给叶飞,叶飞大惊,质问王尚荣:向美国透露消息,不就等于告诉蒋军?这怎么能保证战役的突然性?
王尚荣无言以对。
叶飞满心忧虑,一夜未眠。
次日会议上,毛主席态度坚决,指示按计划炮击。
1958年8月23日,金门炮火如潮,震惊全球。
战况激烈,蒋军工事被摧毁殆尽,港口船只损失惨重,伤亡数字巨大。
但奇怪的是,美军公布没有人员伤亡。
实际上,美军顾问有两人阵亡,但美方刻意隐瞒。
数字之少让人怀疑,美军顾问事先获悉情报,有意躲避。
这清楚表明,我军炮击情报提前泄露。
——
三、前所未有的难题
意识到这一严重泄密,叶飞如坐针毡。
他作为战役总指挥,除了他没人知晓开炮时间,泄密责任自然归咎于他。
叶飞无暇追查,只能赶紧向王尚荣汇报,准备向毛主席认错。
王尚荣劝他,战役尚未结束,暂时不宜算账
发布于:天津市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